糖市分歧:食糖产业大豆化

微信扫一扫,分享到朋友圈

糖市分歧:食糖产业大豆化

国际糖市偏多氛围逐渐浓厚。一方面,疫情虽然有所影响白糖需求,但随着全球主要食糖消费国疫情控制,消费回暖预期增强,北半球市场仍处于大幅减产带来供需偏紧的大环境。另一方面,巴西增产预期有所松动,随着国内解封和能源市场价格从底部大幅抬升,加之雷亚尔大幅升值回到5,依靠于高制糖比推高增产的逻辑出现松动,利空正在加速出尽。长期来看,全球糖市持续低位运行难度加大,跌破成本的低位本身就是一种驱动。近期ICE原糖、伦敦白砂糖均走出低位,涨幅显著。

与此同时,国内郑糖涨幅不大,再仅仅上涨200点左右后,10日再度放量下行,考验5000关口。在5月22日保障措施关税到期废除后,政府对国内糖业三年的政策保护也宣告一段落,尽管此前被市场热议的关税话题终结,然而市场持仓量持续增加,市场分歧依然没有被完全消化。

分歧点主要集中在进口方面,不熟悉内外糖市基本面的投资者往往惊叹于当下偏高的内外价差,且价差形成堰塞湖,尚有大而不倒之势。回顾过往进口政策,国内进口主要分为配额内和配额外,配额内关税15%,量为194.5万吨,配额外征收50%关税,数量未定。从14/15榨季开始对配额外进口量进行管制,虽然配额外进口利润逐年走高,但合法的进口量开始大幅萎缩,从15年484万吨降低到17年229万吨。

堰塞湖会否决口,会以怎样的形势决口?这成为市场担忧的焦点。国内食糖产量增产幅度因土地、种植收益等原因存在天花板,而消费量却稳步增长,缺口持续扩大的背景下,保障关税带来的合法进口量的压缩,并未给国内制糖行业带来利润的回归。内外价差高位运行,高利润引发食糖走私案件屡次发生,缅甸陆运走私逐渐演化成沿海货船走私,而在走私管制略见起色之下,进口糖浆避开关税再次冲击国内市场。可见,在高利润下,管制措施仅仅是治标不治本,影响力度偏弱。

而从治本的角度,如何缩小内外价差才是遏制非官方进口的重要一环。存在如此巨大的内外价差,归根到底还是种植效率问题。国内甘蔗单产在5-6吨/亩左右,而其他重要产糖国单产高达,此外,机械化水平高低也决定成本控制问题。低收益、小规模决定了农业效率的低下。

而当前的宏观形势则赋予放开进口言论更多的支持,让人不禁想起入世后中国的大豆产业。当前的白糖和当年的大豆有诸多相似。首先,这两个时期中国政府追求国际贸易上合作共赢的意义,21世纪初需要开拓海外市场,当前需要维护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,作为筹码,国内市场也应借助比较优势的理论放开给外国优质供应商;其次,粮食安全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,在国内农产品需求激增、人均耕地面积萎缩之下,保障国内主粮供应必将与一些经济作物争地,回到之前的比较优势,部分品种出现由进口替代生产的现象,比如大豆离开故土中国,深耕(生根)于美洲新大陆。

当然,分歧另一方在于脱贫言论,放开食糖进口必将冲击国内制糖行业,蔗农利益的不到保护,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,制糖产业对于广西、云南等省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随着东糖西移的进展,广东逐渐在91/92榨季后推出制糖行业,取而代之的是西部的广西、云南,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、工人实现就业和保证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。

政策之事众说纷纭,进口放开与否、如何放开可能都是长期博弈下的结果,这个题材的炒作也会伴随着价格高低在市场出现不同响应,很难形成交易预期。但随着国内供应端扩种难度增大,食糖需求逐渐上升,进口食糖可能成为一块重要供应来源,届时,甘蔗糖、甜菜糖、加工糖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将形成。随着进口糖源增加,基差贸易也会逐渐从国际原糖点价传递到国内食糖点价上面,内外价格、期现价格的联动越来越强,国内食糖贸易的业态也将面临改变。

个人观点,仅供参考!转载未经联系作者本人授权,如遇反对意见我们将及时删除!

来源: 云南糖网

展开阅读全文
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立场及观点,转载请注明出处,如有侵权请联系即删除。 广告合作事宜,请联系:133 2802 0789(微信同号)
上一篇

全球白糖消费40年首次下滑 因疫情令含糖饮料和食品需求暴跌

下一篇

甜多多“纽甜”,疫情下蓄势待发

你也可能喜欢

评论已经被关闭。

插入图片
微信 微信
微信
电话 电话
13328020789
返回顶部